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
近年来,由于种种原因,研究生在学业过程中常常出现学术不端行为,对于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导师以及研究生的家人和研究生本人都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,学术诚信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和高校教师的共同呼声。 因此,认识学术不端行为,并进行有效地规避,对于研究生及高校教师来说,都不无裨益。 研究生作为初入行的“学者”,往往在主观上对于学术不端认识不清,迫于学业和利好需求,麻痹大意,有意或无意地走上了学术不端的道路。 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? 学术不端行为(Academic Misconduct)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、从事科学研究、评审科学研究、报告研究结果中出现的捏造、篡改、剽窃、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。
硕博研究生扩招同学,对造成学术不端带来两点突出的影响: 一是导师队伍的数质量无法跟上。 据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《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的数据显示,2019年,全国在学硕博研究生286.37万人。
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,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,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。 但教学科研人员、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真正建立起对学术道德的信仰,才是问题的根本。 学术研究的底线是学术道德,学术研究的红线是法律规范。
因为学术不端的影响非常恶劣,所以其后果也可能是非常严厉的惩罚,一旦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,甚至可能面临开除、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方式。 因此,学术不端行为从行为类别上来讲,主要有剽窃、篡改、抄袭等不良行为;从主观性上来讲,包括人为疏失和蓄意欺骗两种学术不端行为。 无论是那一种学术不端行为,一旦出现,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